7月19日以来,山阳县出现大范围强降雨,洪水肆虐,18个镇办出现险情灾情。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,山阳县自然资源局党组始终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,以战时的纪律、战时的状态、战时的作风,全力做好各项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,共同筑起防汛“红色堤坝”。
加强组织领导,当好防汛救灾“总指挥”。成立查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,全面落实防汛救灾任务。主要领导靠前指挥,实时关注雨情、水情和天气变化,科学研判,提前调度处置。地环站全体人员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、落实地质灾害123红、橙、黄预警叫应机制、面对面“叮咛”机制、实施“点对点”精准提醒,确保叫应督导到位,每天至少对5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值守、监测情况进行抽查,10个自然资源所干部提前下沉到村组,开展隐患排查、雨情监测、避险转移等各项工作,提高应急能力,确保安全平稳度汛。
加大排查巡查,掌握防汛救灾“主动权”。联合气象、水利等相关部门,对全县43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、181处风险区及移民搬迁点开展拉网式巡查,及时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上级部门上报相关数据信息。目前,制订下发预警应急响应措施5次,排查在册隐患点和风险区306处,组织撤离危险区群众1390户6732人,新发现隐患19处,撤离群众158户648人。强化“人防+技防”的监测预警机制,全县25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的1185套自动化监测设备在线率达到95%,为科学高效推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。
积极组织动员,打好防汛救灾“攻坚战”。始终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,挺身而出、主动担当,组建了一支党员先锋队、干部突击队,分片包干、分线作战。34名党员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到杨地镇及包抓的4个村,开展敲门行动,提前撤离安置群众,为每个隐患点制作应急处置表,针对不同预警级别,采取不同的响应措施,全面开展日常防汛,确保应撤尽撤、不漏一人。同时对区域内河道沟渠、地质灾害点、房前屋后开展多轮排查,做好“发现隐患、监测隐患、发出预警、果断撤离”工作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。